
窗外蝉鸣渐起,孩子们结束了一学期的拼搏,即将迎来近两个月的悠长暑假。这个本该充满成长机遇的假期,却藏着诸多挑战——当孩子脱离校园作息,手机网络的诱惑是否会让他们迷失方向?朝夕相处的时光里,亲子间又该如何避免摩擦、拉近心灵距离?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网络,以温暖的沟通搭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桥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筑牢坚实的屏障。




合理使用手机网络:堵不如疏,引导有方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和网络已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初中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2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刷短视频、玩游戏和社交聊天。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依照心理学中的“注意力分散理论”,频繁切换手机内容会破坏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性,导致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
很多家长可能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没收手机”、“断网”等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网络:

制定家庭手机使用规则:
与孩子共同商议,制定明确的手机使用时间、地点和内容的规则至关重要。例如,规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使用手机1小时,吃饭、睡觉时间禁止使用手机,禁止浏览不良信息等。规则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能提高孩子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同时,规则制定后,全家共同遵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曾有一位家长,之前总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后来,这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自己带头执行,不再在孩子学习和休息时间玩手机,孩子逐渐也养成了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优质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阅读、绘画、音乐等有益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或者一起参加亲子运动,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孩子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就感时,对虚拟网络的依赖自然会降低。曾有一位男同学原本沉迷手机游戏,家长引导他学习篮球后,他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找到了乐趣,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玩手机的时间明显减少,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手机上浏览的内容、结交的朋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上网经验,教会他们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家长可以定期和孩子交流上网时遇到的有趣内容或潜在风险,像网络诈骗案例、不良信息的危害等,让孩子在交流中增强防范意识。同时,利用手机的家长控制功能,对孩子的上网内容和时间进行适度监管,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干预,避免引起孩子反感。





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用心沟通,以爱相伴
暑假期间,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增多,这既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也可能因为生活习惯、观念差异等问题引发矛盾。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当孩子分享学校的趣事或遇到的烦恼时,家长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回应。不要急于批评或给出建议,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例如,孩子说“今天考试没考好,我很难过”,家长可以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没考好一定很失落,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下次一定能进步”。在倾听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眼神交流,适当点头或给予语言回应,让孩子感受到你在认真听他说话。心理学中的“共情理论”指出,当家长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时,孩子更愿意与家长沟通,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初中生渴望独立和自主,家长要适当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做决定、承担责任。比如,在安排暑假活动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家长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曾经有个家庭,在暑假旅游计划中,家长让孩子负责做攻略、安排行程。虽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孩子通过这次经历锻炼了能力,也感受到了家长的信任,亲子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当孩子做出决定后,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家长也不要一味指责,而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利用暑假时间,多开展一些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看电影、玩游戏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例如,每周可以安排一次家庭电影之夜,大家一起挑选喜欢的电影,准备零食,享受温馨的观影时光;或者组织家庭厨艺比赛,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生活技能,又能增加家庭乐趣。此外,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发脾气,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研究表明,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撰稿人:高应昕
排版编辑:高应昕
核稿人:叶玉艾
分管领导审核:潘晓晶
主要领导审核:马保军 吴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