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扎根行走课堂,传统文化邂逅青春力量。2025年7月3日,天津市西青道中学七年级学子奔赴静海区多兴青少年素质教育服务中心,以“思政筑基赋能,匠艺传承铸魂”为主题,开启沉浸式研学之旅,让“行走的思政课”照进现实。

清晨7:30,校园已涌动青春热潮。同学们准时集结,教官与班主任携手筑牢安全防线,将纪律意识融入出发前的每一句叮嘱。8:00,满载期待的大巴车有序启程,驶向研学基地,也驶向一场知识与实践交融的盛宴。

开营仪式上,校长吴靖娴同志与基地领导以思政为笔,勾勒活动蓝图。从延安精神传承到传统文化溯源,从课程规划到安全指引,让“思政铸魂”的种子悄然播撒。

在开营仪式的第二个环节,是七年级的学期末总结表彰和结业式,由七年级组长王静老师主持。王组长总结了同学们一个学年来的各方面表现,对大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情况,向取得优异成绩和突出进步的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进行了表彰。王老师在发言中还激励同学们一定充分利用好即将到来的暑假,劳逸结合、学习与实践并重,愉快而充实的度过!

走进传统文化课堂,“厨艺小能手”环节成为美食与文化的交汇点。同学们围站操作台,学习包饺子的手法,擀皮、填馅、捏合,动作从生疏到熟练。在面粉的香气里,触摸传统面食文化脉络,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让珍惜粮食的意识扎根心底。
植物拓染课堂,是自然与艺术的浪漫对话。同学们用茴香叶片、玫瑰花瓣,以锤为笔、布为纸,敲击间,植物脉络晕染成画。每一幅独一无二的拓染作品,都是观察与实践的成果,更是对“发现美、创造美”的生动诠释。


午餐时分,同学们在味蕾的满足中,体会“光盘行动”的意义,让节约成为舌尖上的自觉。
午后,创意蜡烛制作与木工坊体验,点燃创新火花。在香薰蜡烛工坊,同学们发挥想象,调色、注模、装饰,看着蜡液凝固成专属作品,领悟“创新源于实践”;木工坊里,锯木声、打磨声和音乐声交织,从认识工具到制作木梳,亲手打磨的不仅是木料,更是“工匠精神”的初体验。

下午3点我们在闭营仪式上,由基地领导带领大家总结了一天的收获与成长;我校书记马保军同志在讲话中肯定了同学们的优秀表现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着校领导还为各班的优秀表现颁发了证书;最后德育处老师又对接下来的悠长暑假向七年级学生进行了详细的假前安全教育。

优秀表彰



研学成果随返程大巴流转。合影定格青春,思政赋能成长。当同学们17:00有序离校,这场研学已超越“行走”本身——它让延安精神、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思政教育“实”起来,更让西青道中学学子,在实践中读懂“传承与创新”,以青春之姿,践行“思政筑基,匠艺铸魂”的成长誓言。







此次研学,是天津市西青道中学“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行走的思政课”为翼,让更多思政养分、文化传承融入青春成长路,培育有理想、懂传承、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撰稿人:叶玉艾
排版编辑:高应昕
分管领导审核:潘晓晶
主要领导审核:马保军 吴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