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夏,万物竞秀。6月5日,在天津城建大学的组织带领下,我校师生与另几所中小学共200余人齐聚千年古镇天津杨柳青,开展“探寻人民城市”主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载体,让师生在历史文化的浸润中深刻领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为我校德育工作注入新活力。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

活动首站是杨柳青民俗文化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杨柳青年画发展为脉络,串联起古镇千年历史。师生们穿梭在民俗文化、大院文化、年画文化的多元符号中,从“运河通航”的繁荣盛景,到“非遗传承”的坚守历程,深度探寻其中蕴含的“人民智慧”与“城市文脉”。我校学生代表感慨道:“走进古镇,探寻民俗文化,不仅拓宽了视野,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坚定了文化自信!”









杨柳青年画体验



玉成号霍氏年画坊

在玉成号霍氏年画坊,非遗传承人张宏老师现场讲解年画“勾、刻、印、绘、裱”的制作工序。大中小学四个学段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实践。随着《莲年有余》《事事如意》等一幅幅承载吉祥寓意的年画在同学们手中诞生,非遗文化的魅力不再抽象。我校参与学生表示:“这堂课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让我们触摸到文化的温度,更意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要让这些‘活’文化在人民城市中生生不息。”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的行程别具意义。授课教师巧妙融合建筑美学赏析与廉政教育,从院落布局的严谨秩序、精湛雕刻的工匠精神,到“厚德载福”匾额的处世之道,再到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与石家“清慎勤”“正己修身”家训的对比,为师生带来深刻警示。






民俗表演

为深化实践教学内涵,西青区文旅局精心筹备的民俗表演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古镇茶苑舞台、半月台等特色点位,打花棍与转伞顶技、三仙归洞、罗圈献彩等传统曲艺,以及融合传统元素的舞蹈轮番上演。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天津传统民俗魅力,领略“人民城市”中人民群众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暮色浸染归途时,这场镌刻着非遗匠心、古籍墨香与古建风骨的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之旅圆满收官。团员们将文化碰撞的震撼、心灵共鸣的触动,化作笔下流淌的文字,让珍贵的感悟在字里行间生根发芽。





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打破了课堂边界,将历史文化、非遗传承、廉政教育与民俗艺术有机融合,为学生搭建了立体化的德育学习平台。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校际合作,创新德育模式,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撰稿人:叶玉艾
排版编辑:高应昕
分管领导审核:潘晓晶
主要领导审核:马保军 吴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