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话语您是否熟悉?父母觉得自己三令五申,孩子却是十问九不应。孩子觉得父母的唠叨千篇一律,把难得的假期搅得一团浆糊。
假期来临,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加,若想要增进双方情感,帮助孩子成长,家长朋友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改变开始。
用确定的规则代替零星的教训
假期一开始,就和孩子一起确定双方认可的学习时间安排,和孩子一起商议假期的每日任务清单,包括每天多少时间学习、多少时间运动、多少时间阅读等。任务清单不能过于轻松,也不能过于紧张,最好在孩子能力范围外高一点,让孩子踮踮脚就能触到。确定完任务后,就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每天完成完任务清单上的内容后,剩下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为了争取最大的自由支配时间,孩子会自己主动早点起床、戒掉磨蹭、高效完成任务,这样就帮助父母减少了很多零星的“教训”。
1
当赞美型家长不当打压型家长
孩子遇到困难时,用正面鼓励代替批评打压,把“别人都能做好,怎么就你不行”换成“多尝试几次,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用尊重代替霸权,把“我能害你吗?听我们的肯定没错”换成“你既然想好了,我们就全力支持你”;在孩子心里难过时,用感同身受代替火上浇油,把“我早和你说过,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吧”换成“不是什么大事,想哭就哭一会吧”。
有些批评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听者有意,可能会在小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疤;有些赞美可能羞于表达,但一旦说出口,双方都会看见相信的力量。
1
尊重青春期,给彼此留白
假期孩子和父母互动时间增多,产生“大战”的概率增加,如何能与孩子和平相处,那就是尊重青春期,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人格需求。孩子长大了渴望自己独立的空间,渴望用自己的想法独立解决问题。他们无法忍受父母为他们事事操心,无法忍受自己不能做主。
在假期,家长可以在和孩子做好任务清单规定后,放手孩子的成长,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假期:穿什么衣服、见什么人,吃什么东西......家长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孩子,去努力,去欣赏,去体验,去感恩,趁着假期、周末约三五好友聊聊天,在家看看书,出去看看世界......说不定,会比每天在家盯着孩子,更能收获意外之喜。
1
帮助孩子唤醒三感,点燃学习激情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要从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三感入手。
促进归属感,可以从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假期里,家长可以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并研究其相关学习领域,把这个兴趣点当作双方共同的价值追求。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家长的情绪要稳定,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同和被包容,那他的归属感就会得到充分满足,就会努力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
促进自主性,可以结合前面提到的每日任务清单,让他们自己做选择、自己做决策,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小步放权走向独立自主。
促进胜任感,可以从帮助孩子实现小目标开始,比如可以使用番茄闹钟法等方式,帮助孩子在一个个短时间的专注中建立胜任感和自信心,同时设置一些小小的奖励机制,帮助他们记住这种胜利的感觉,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不能超限,不能变质。
1
假期中,孩子需要安全的独立,需要有质量的陪伴,需要有理解的支持。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一部感人的电影,一场温馨的旅游......只要方式得当,就都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锦囊妙计。尝试和孩子做朋友,平等地沟通,减少彼此之间的“代沟”,实现共同成长。
END
撰稿人:高应昕
排版编辑:高应昕
核稿人:王曦
分管领导审核:潘晓晶
主要领导审核:魏艾 马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