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的是知识、是技巧,也是心态。越是临近考试,越是需要我们轻装上阵、发挥出最佳状态。
接下来老师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帮助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更好地应试。
开始考试 调整状态
1.直视焦虑 勇敢面对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促使人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高专注度。当发现自己在考场上“紧张”的时候,可以做做深呼吸或者采用抬头挺胸的身体姿势,这个姿势不仅有助于深呼吸,还能让我们体会到积极的力量感,把焦虑转化为兴奋,从而改善我们的情绪。
2.表情促进 消除紧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这样在不经意间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就消失了,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3.制定计划 科学应考
根据自己平时对科目的擅长程度,对具体应试的科目制定合理的期待和目标。拿到试卷之后,首先要浏览试题,从整体上对题目有一个认知,对答题安排有一个大体的计划,比如,先做哪些题目,每个部分大约投入多长时间,留下多长时间来检查。
考试过程 科学应对
1.积极暗示 我定可以
在临场时我们要做到:整体把握,先易后难,合理取舍。对于难题,做到“你难我难大家难,我迎难而上”;对于简单题,做到“你易我易大家易,我仔细认真!”如果怯场,尝试积极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被试的思维出现强烈的反弹,大家很快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只白色的熊。这就是著名的“白熊效应”。“白熊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感到紧张时,如果你对自己说“不要紧张”,你大脑当中印象深刻的会是紧张两个字,所以我们要用正向积极的语言代替“不要”。比如当你紧张得心跳加速、身体出汗,甚至有点肚子疼的时候,以下考试中可以用到的积极自我暗示用语,你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吧:
(1)我已经准备很充分,一定可以好好表现一番。
(2)紧张是正常的,没关系,做个深呼吸,放松。
(3)考试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4)我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5)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
2.调整动机 提高效率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曲线。也就是说,并非动机越强,效率越高,反而是中等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认知效率。最佳动机水平与任务难度有关,对于容易的任务,所需的最佳动机水平相对较高;对于复杂的任务,所需的最佳动机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考试过程中,需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动机水平。如果题目相对容易,要提高重视程度,“志在必得”;如果题目相对较难,则要放松心态,“尝试”解答。
3.记忆卡壳 莫要慌张
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假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易如反掌”,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不妨换个思路,把卡壳的问题暂时搁置,放松自己,深呼吸,让自己从“想不起来”的慌乱中挣脱出来,一道题目做不出来并不意味着整场考试的“失败”,当情绪稳定了,思维自然会畅通。转移一下注意力,反而有助于信息的提取,等抑制状态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
考完一科 放下一科
不管考好还是没有考好,都难免会给考生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走出考场后,要遵循“考完一科放下一科”的原则,不要再多去想刚才的考试,不要互相询问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以免影响后面的考试。无论上一科目的考试发挥如何,都暂时不要去回顾和反思。这样才能更专心地投入到下一场科目的考试中。
希望以上小妙招能帮助到同学们,以最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考试,同时也预祝考生们取得优异成绩。